推荐 Obsidian

这款笔记软件让我念头通达了,也推荐给你。

Obsidian 是什么

想知道一个 APP 是干什么的,除了听别人怎么说,还要去它的官网:https://obsidian.md/ 亲自鉴定下。

官网首页就给出了定义:

为你打造「第二大脑」,永远

第二大脑,是这款 APP 的终极定位。永远可能是指永远免费可用,也可能是指它会永远保存。

第二大脑的概念可能有些抽象,所以下面又给了具体的解释。

Obsidian 是一款基于本地文件夹保存的纯文本 Markdown 文件的强大「知识库」。

下面是软件的基本外观,默认深色主题,还是挺现代的。

图中展示的笔记库 「LYT Kit」是一个网络达人基于 Obsidian 创建的笔记框架,用来展示和说明他的 「LYT (Linking Your Thinking)」 笔记方法。(不要被这里的概念吓到,以后我会简要的介绍)

PS. 这篇稿子写了有一段时间了,现在官网的示例图片已经变了。

知识库?笔记软件?

为什么大家都说这是笔记软件?

什么是知识库,这是来自维基百科的解释:

知识库(Knowledge base)是用于知识管理的一种特殊的数据库,以便于有关领域知识的采集、整理以及提取。知识库中的知识源于领域专家,它是求解问题所需领域知识的集合,包括基本事实、规则和其它有关信息。

是不是感觉越解释越复杂了。

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个人用户来说,知识库就相当于是个人笔记。因为每个人要管理的知识主要分为 2 部分:

  • 输入型:别人写的文章,书,视频等
  • 输出型:自己写的笔记,感想,日记,文章,录音,视频等等

Web 时代,所有的输入型知识都可简化成一个链接(或者附件),而大部分人也不是作家和博主,日常最主要的输出就只剩笔记了。

所以,对于个人用户,知识库软件基本等价于笔记软件。

为什么要建立知识库

因为人类大脑进化的太慢,跟不上知识爆炸的速度。

我们的大脑不擅长处理大问题,只能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,一点点的掌握。

这个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可能需要跨越多个话题,划分为很多细微但独立的知识碎片。

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依靠「学会 XXX,看这一篇就够了」来搞定。

如何将外来信息转换为自有知识,需要经历一个收集-沉淀-连接-感悟的过程。

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,时间长了,很多信息还没来得及变成知识就都忘光了。

因此,使用电脑帮助我们随时记录下有用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。

Obsidian 的亮点

免费、无广告

很多软件免费使用的代价要么是只能使用阉割后的功能,要么得忍受广告。

Obsidian 只有同步和发布这两个功能是要收费的,毕竟这些都需要服务器资源。

除此之外,所有的功能都可以使用,界面清爽,完全没有广告的干扰。

本地文件夹存储

一个「」就是一个文件夹,Obsidian 除了在其中添加了一个隐藏目录用来记录一点配置信息外,其它完全和普通文件夹一样。

所以,你可以非常自由的保存,备份,同步。

纯粹的 Markdown 格式

每一个笔记文件都是纯粹的 Markdown 文本文件。

所写即所得,没有暗地注入任何其它符号。

所以,你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编辑器来编写笔记。

Obsidian 默认支持的语法格式和原生的 Markdown 有一点差异,初期可能有点不适应,习惯后会感觉更简便。当然,也会有一定的迁移困难,比如我想把笔记发布到其它地方就是靠自己写程序解决的。

链接是一等公民

支持「双向链接」和「关系图谱」,可以把所有知识有机的连接在一起。

双向链接真的是杀手级的功能,一旦掌握,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没有双链的日子了。

至于关系图谱,其实就是基于双向链接的笔记关系的具象化。

这是我的笔记库当前的全貌,总的数量还比较少。

用户体验优秀

很多交互细节都非常的人性化,操作丝滑顺畅。

比如:不管是打开一篇笔记,还是插入链接,还是添加标签,只要输入的地方都有模糊匹配,最大限度减少记忆负担和操作。

主界面布局可以按需自定义,非常灵活。

浅浅地展示一下我现在的界面布局,图中红框的部分都是可以自由拖拽定义的。

扩展插件丰富

有了扩展插件的加持,可以将笔记变成:

  • 日记
  • Todo
  • 看板
  • 脑图
  • 幻灯片

插件虽好,也不能滥用,够用就好,别忘了记笔记的初衷。

小结

Obsidian 最近正式发布了 1.0 版本,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已经很好用了,同时还增加了 Tab 标签页,使用体验大大提升。

如果你有写点东西和记笔记的需求,强烈建议试试。

后面我会继续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和工作流,以及分享一下我用 Python 开发的辅助工具,感兴趣的请别忘了关注。🚀

Davy
Davy
学习📚 技术👨‍💻 投资📈

一些心得体会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