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是全网最简单的 OpenStack 安装教程
使用本文介绍的基于 Kolla-Ansible 构建的操作系统镜像,用户只需执行极少命令即可完成环境的部署。
OpenStack 因为架构复杂,配置较多,一向以安装部署过程困难闻名。虽然 OpenStack 社区前后涌现出了很多的自动化部署工具,但是对于普通用户,特别是新人来说,上手仍然有难度。
安装 OpenStack 可能有多麻烦
选择项太多
OpenStack 诞生之时,在运维自动化领域已经存在多个配置工具,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技术偏好,因此他们纷纷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实现 OpenStack 的自动化安装:
- Ansible
- Puppet
- Chef
- Salt
OpenStack 可以部署在多个主流的 Linux 系统中:
- Ubuntu
- RHEL/CentOS
- SUSE/openSUSE
OpenStack 架构也很灵活,除了核心模块外,还有很多可选模块;
- Swift
- Cinder
- Neutron
- Heat
- …
核心模块本身也有多种可选配置,比如说网络项目 Neutron,可以选择:
- Linux Bridge
- OpenvSwitch
OpenStack 是一个基于 Python 的开源项目,意味着除了从软件包安装外,还会有使用 pip install
从 pypi 安装 Python 模块,以及从 git 源码仓库下载源码安装的需求:
- rpm/deb 源
- pypi 源
- git 源
开源社区的工具一般比较中立,各种场景都要照顾到,也不会特意去强调哪种方式更好,所以对于新人来说,如何选择容易上手的部署方式是一个难题。
OpenStack 针对开发快速上手有一个专门的项目 devstack
,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国情,会遇到下面的网络问题。
貌似现在 devstack 把 rejoin 命令去掉了,这样机器重启后继续使用很不方便
网络是大问题
开源的部署工具一般都是基于软件包仓库或者是代码仓库,需要在线下载软件包或源码安装。这些仓库基本都是国外的网站。这就又涉及到几个问题:
一个是下载速度的问题,虽然近些年国内出现了很多镜像站,但是配置软件安装源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是不同的操作命令,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完成。
不是所有的自动化安装工具的作者(绝大部分是老外)会意识到网络会是个问题,所以安装文档里很少会说明安装源的设置,甚至不会把它们作为可配参数提取出来。
再者,随着版本的升级和时间推移,包括社区的变动,很多软件安装源的 URL 会发生变更,并不是长期保证不变的。也就是说,基于网络安装的文档是有时效性的,可能过1、2年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了。
此外,即便网络状况很好,安装一切顺利,如果要反复多次搭建,每次都需要下载安装也会比较耗时间。
版本变化快
OpenStack 的版本发行计划是每半年 release 一个版本。听上去没那么频繁,实际上对于这种超大型的项目来说,可能你当前版本还没完全吃透呢,又来新版本了。所以,目前网上很多的安装工具和安装教程也都过时了。
这里给大家提供的是次新的 Stein
版本,可以体验更多的新特性。
安装 OpenStack 可以有多简单
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基于 Kolla-Ansible 的容器化部署方式。
常规的安装文档中,Kolla-Ansible 本身也是需要安装部署的,它用到的 docker 容器的镜像也需要从网络上拉取,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,这里将 Kolla-Ansible 工具和镜像包和 CentOS 系统镜像一起打包,重新构建生成一个可引导的 .iso 镜像。
本安装方式具有的优点:
- 从零启动
- 离线安装
- 极少命令
- 组件可选
- 装完即用
- 轻松升级
关于 Kolla 的一些高级特性,如多节点并行安装,高可用部署,在线升级扩容等,因条件所限,本次无法展示。
准备一台机器
大部分人可能没有空闲的机器专门来安装 Linux 系统,这里我们使用虚拟机也可以完成安装。
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系统的虚拟机管理软件即可:
- VirtualBox (推荐)
- VMWare
- Hyper-V
- 其它
下载 .iso 镜像文件
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 DavyCloud
,或者扫描下面图中的二维码,获取下载链接
创建虚机
先配置两个网络:
- 两个 host-only 的网络,
- 其中一个网络的地址段设置为
10.10.10.1/24
新建一个虚拟机,满足以下条件:
- 内存 8GB
- 启动盘选择
davycloud-openstack-stein.iso
- 磁盘空间 >= 40GB
- 两个网卡分别配置两个 host-only 的网络,
- 第一块网卡的地址段对应到
10.10.10.1/24
那一个
修改启动选项
进入引导菜单时,有两个选项:
- 安装 Deploy 节点
- 安装 Worker 节点 (默认)
使用方向键移动光标,选择第 1 个,按下回车键开始安装系统。
为什么要把默认选项放在第 2 个?
因为部署节点只需要安装一个即可,而工作节点可能会有很多个。
系统进入自动安装流程,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交互。系统安装完毕后会弹出光盘并自动重启。
第一次启动过程会比较耗时,请耐心等待。
配置修改
如果虚机的网络地址段按要求配置,对 OpenStack 的模块也没有什么特别要求,这里可以不做任何改动,直接跳到下一步骤即可。
为了不让本文变得冗长,这里也不具体介绍修改配置的方法,仅简单说明相关情况。
All-In-One 安装场景默认安装 OpenStack 核心模块和公共组件,包括:
- MySQL
- RabbitMQ
- Memcached
- Keystone
- Glance
- Neutron
- Nova
- Heat
注意到核心模块里包含了初级用户平常比较少用的 Heat 服务,而比较常用的卷存储服务 Cinder 却没有作为核心模块包含在内。如果需要安装 Cinder,需要为其指定一个 backend,不同的存储方式可能还有其它额外的配置条件,这里先保持默认不安装。
同时注意,即使是 All-In-One 场景,默认也是启用了 HAProxy 和浮动 IP,也就是需要安装:
- HAProxy
- Keepalived
启用 HAProxy 不需要什么额外操作,唯一需要的就是多占用一个 IP 地址。启用浮动 IP 可以使得后续控制节点的横向扩展更简单。因此,除非确定就是一直作为单节点环境使用,否则推荐保留默认配置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某些云环境下(比如 OpenStack),这个浮动地址可能会面临安全组的问题,需要一些额外的配置。后面有机会再详细说明。
命令三连:prechecks、deploy、post-deploy
使用用户名 kolla
,密码 kollapass
登录系统,并切换到 root
用户:
$ sudo -s
# cd /root
下面的所有操作都使用 root
用户执行,全程只需要执行三个命令:
下面每个命令都是执行相应的 ansible playbook,所以屏幕会有大量打印。
安装前的环境检测,检查是否必要条件都已经满足
# kolla-ansible prechecks
开始安装,视机器性能和选择安装模块数量,20分钟到40分钟不等,耐心等待即可
# kolla-ansible deploy
安装后的一点点收尾工作
# kolla-ansible post-deploy
上面的命令执行完成后,会在 /etc/kolla
目录下生成 admin-openrc.sh
文件,其中包含了登录所需要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。
使用 openstack 命令
以前的 OpenStack 版本每个模块都提供自己的客户端命令,例如 nova
, glance
等,现在基本都统一使用 openstack
命令。以前的命令有的还能用,比如 nova
,有的已经不能用了,比如 keystone
要使用 openstack
命令,必须先要安装各模块的客户端包。而我们的宿主机系统里面只安装了 Docker
和 Ansible
。Kolla 构建的 docker 镜像中,已经在 openstack-base
这个基础镜像中安装了所有的客户端包,这意味着:
-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宿主机单独安装客户端
- 进入任意一个 OpenStack 服务的容器里,都可以使用客户端
但是,每次手动敲命令进入容器里毕竟不够方便,所以我在镜像中内置了一个 bash 脚本,取名就叫 openstack
,其中的内容是启动一个容器,使用方法和原本 openstack
命令一致:
# source /etc/kolla/admin-openrc.sh <--仍然需要先导入环境变量
# openstack <-- 直接敲命令
(openstack)
登录 horizon
因为随机生成的 admin 用户密码很长,VirtualBox 的控制台不支持复制,所以这时候你最好先找个 SSH 客户端登入虚拟机中把密码拷贝出来
开始体验
安装过程还有疑问的可以在 Bilibili 观看视频操作。
如果觉得文章不错,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公众号,谢谢!